成人在线日韩,国产精产国品欲一区,超碰国产无码在线播放,五区社区在线视频

中央銀行體制如何“錘煉”?
20世紀90年代央行改革:
2011-07-01   作者:新華社高級編輯 丁堅銘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1996年11月27日,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正式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中國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xié)定》相關義務,實現(xiàn)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ㄙY料照片)

    辦理政策性貸款業(yè)務、自己可開辦經濟實體、財政可向其借款和透支,取得的利潤可自己留成、證券保險銀行全部收入“囊中”監(jiān)管……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還更像是一個央行和商業(yè)銀行的“結合體”。
  而正是90年代的央行改革,整頓了混亂的金融秩序,中國人民銀行的宏觀調控和金融監(jiān)管兩大職能漸漸充分顯現(xiàn)出來。
  那場改革由何觸發(fā),改革進程究竟是怎么樣的?《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專訪了那個時期央行改革的見證者——新華社高級編輯丁堅銘,請他講述20世紀90年代我國中央銀行體制經歷了哪些“錘煉”。

  觸發(fā) 1993年央行改革拉開序幕

  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我國出現(xiàn)經濟過熱和金融秩序混亂,中國人民銀行的宏觀調控和金融監(jiān)管兩大職能都未能充分發(fā)揮作用,中國人民銀行原有體制缺陷明顯暴露出來。
  “在1992年底,鄧小平南巡之后,全國大干快上的勁頭特別足,但是這種大干快上也蘊藏著很大的隱患。到了1993年上半年,經濟運行的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通貨膨脹的壓力越來越大,物價指數(shù)上漲呈加速趨勢,1992年的CPI漲幅為5.4%,而到了1993年第一季度,CPI漲幅更是達到了歷史性的14%!倍糟懟貞浄Q。當時在民間流行的一段歌謠是這么說的——“最想的是上崗,最怕的是下崗,最擔心的是物價漲”。
  據(jù)丁堅銘的描述,那時的經濟主要表現(xiàn)為“四熱”(房地產熱、開發(fā)區(qū)熱、集資熱、股票熱)、“四高”(高投資膨脹、高工業(yè)增長、高貨幣發(fā)行和信貸投放、高物價上漲)、“四緊”(交通運輸緊張、能源緊張、重要原材料緊張、資金緊張)。1992年,GDP增幅飛漲到14.2%,官員們的審批前所未有的松快,到處都是新開工的項目,到處都是新成立的公司;銀行的資金嘩嘩地往外流。
  “那時的金融秩序非常之混亂,地方政府亂設金融機構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各個銀行自己開辦各種各樣的公司。一句話,怎么搞錢怎么來。而人民幣匯率呢,才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從1美元兌6、7元人民幣跌到1美元兌11元人民幣,市場投機炒作風愈演愈烈。”丁堅銘回想起那時的情景,一些數(shù)據(jù)脫口而出。
  正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1993年的6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當前經濟形勢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16條措施。隨后,國務院召開了全國金融會議,要求金融系統(tǒng)認真整頓混亂的金融秩序!兑庖姟芬活C布,擁有多年金融領域報道經驗的丁堅銘那根敏感的神經被調動起來,他隱隱覺得,不久之后,央行內部一定會有大變化。事實證明他的預感沒錯。
  1993年7月的一天,他忽然接到通知,全國銀行行長工作會議要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爱敃r接到采訪任務的時候,還要求不允許報道,不過,我記錄下來了會議的全過程,而后來中央也還是允許對該會議進行報道。”他說。他拿出一個已經被密密麻麻寫滿了字的采訪本,向我們講述起那次重要的會議。也就是在那次會議上,朱镕基第一次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身份亮相。
  “朱镕基以鐵腕和嚴厲著稱,他的這種風格在那次會議以及以后的歷次銀行行長會議中都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丁堅銘說。在那次會上,朱镕基命令國內各銀行行長在規(guī)定時間內收回計劃的全部貸款和拆借資金!坝馄谑詹换貋,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來,就要嚴懲不貸。”
  “朱镕基從1993年7月至1995年6月?lián)沃袊嗣胥y行行長,他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倍糟懻f。在人稱“朱老板”的朱镕基的“壓力”之下,到7月底,拆借的資金收回來332億,還增加了405億的儲蓄。1993年,中國人民銀行連續(xù)兩次大幅度提高存貸款利率,并且對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實行保值。1994年至1996年兩次提高利率,兩次降低利率;相機展開了金融體制以及與金融相配套的財政、稅收、投資體制的改革。
  “可以說,也正是1993年的那次會議,真正拉開了央行改革的序幕。”丁堅銘說。

  蛻變 央行要“有所不為”

  “90年代,正是央行改革非常重要的時期。在90年代的改革中,有幾點非常重要,一是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利潤留成制度,實行獨立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并與所辦經濟實體脫鉤,加強自身的內部管理和約束;二是取消了省分行的再貸款權和7%的信貸規(guī)模調劑權,使金融宏觀調控的權力集中到人民銀行總行。”丁堅銘說。
  他指出,這些改革措施消除了人民銀行追逐利潤的動機,集中了總行的調控權,保證了貨幣政策在全國范圍內的統(tǒng)一實施。
  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其中提到,要把中國人民銀行辦成真正的中央銀行。丁堅銘說,就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白了,就是該央行干的事央行干,不該央行干的央行不干。
  而在“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之中,“有所不為”的過程似乎更加艱難。
  丁堅銘指出,“有所不為”的央行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理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關系。據(jù)他介紹,到1993年年末為止,中央財政歷年向中國人民銀行透支余額557.10億元,兩項共占當年年末中國人民銀行資產總額的13%。
  “那個時期,國家財政支出資金非常緊張,所以不得不向央行透支,但這種透支的實質就是變相地發(fā)行貨幣。以賑災為例,現(xiàn)在是中央下?lián)茇斦a貼,而那時候是央行直接發(fā)放救災貸款,但這種貸款貸下去是完全不可能還的!倍糟懙谋硎鲆会樢娧
  “如果財政對央行的透支和借款這條保留下來,中央銀行就永遠獨立不了。”丁堅銘直言。也就是從1994年開始,國家停止了財政部向中國人民銀行透支,從1995年開始,停止了財政部向中國人民銀行借款。中央財政預算因彌補赤字、擴大公共投資而向社會發(fā)債籌資時,中國人民銀行在發(fā)債時機和發(fā)債方式上進行充分的協(xié)調配合,但不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它政府債券,從此完全切斷了向財政供應基礎貨幣的渠道。
  “另外,要割斷固定資產政策性貸款同基礎貨幣的聯(lián)系!彼^續(xù)說。他指出,多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缺口和企業(yè)資本金的短缺,迫使專業(yè)銀行超計劃供應信貸資金,擠占維持企業(yè)正常生產經營所必需的流動資金貸款,倒逼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投放。丁堅銘回憶稱,1993年,銀行固定資產貸款比上年增長31.7%,高于當年銀行各項貸款增幅9.3個百分點,當年銀行固定資產貸款增加額占當年銀行各項貸款增加額的比例高達25.7%。為扭轉這種情況,從1993年下半年起,中國人民銀行除繼續(xù)對固定資產貸款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外,對國家計劃安排的投資項目和計劃盤子內留下的資金缺口,不再安排固定資產貸款規(guī)模。明令所有金融機構不得向無資本金、不安排鋪底流動資金的新投資項目發(fā)放各種貸款。嚴禁用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充作項目的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這些措施從資金源頭上有效地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
  而在1995年商業(yè)性投資金融與政策性金融分離后,國家投資項目政策性貸款所需的建設資金由國家開發(fā)銀行按批準發(fā)行的金融債券計劃向商業(yè)銀行發(fā)行債券解決,割斷了固定資產政策性貸款同基礎貨幣的聯(lián)系。
  丁堅銘說,“有所不為”更是體現(xiàn)在央行監(jiān)管的范圍越來越縮小。1992年10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把監(jiān)管證券市場業(yè)務從人民銀行分離出來,并移交給新成立的中國證監(jiān)會。“這次改革把中國人民銀行監(jiān)管范圍從原來的無所不包縮減到僅對金融機構和貨幣市場進行監(jiān)管,這對于中央銀行加強宏觀調控和完善金融監(jiān)管體系是十分有益的!
  其后的1998年11月l8日,中國保監(jiān)會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將對保險公司的監(jiān)管權移交給中國保監(jiān)會。這兩次金融監(jiān)管體制改革使中央銀行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加強宏觀調控,強化對銀行業(yè)以及除證券和保險之外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監(jiān)管。

  成熟 宏觀調控手段逐步多樣

  “有所不為”是指把不該央行管的事情給“剔除”出去,而“有所為”是指央行在金融監(jiān)管和宏觀調控方面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而這一過程伴隨著央行在貨幣政策目標和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逐漸轉變。
  據(jù)丁堅銘介紹,早在1986年1月國務院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暫行條例》首次將金融機構的金融事業(yè)活動的目標界定為“發(fā)展經濟、穩(wěn)定貨幣、提高社會經濟效益”。這是對貨幣政策目標的一個粗略表述。其后,這一表述逐漸演變?yōu)椤胺(wěn)定貨幣、發(fā)展經濟”的雙重貨幣政策目標。可是,在貨幣政策上實行雙重目標,其結果往往是誘發(fā)較高的通貨膨脹,并導致國民經濟周期性的大幅震蕩和強制性調整,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發(fā)生通貨膨脹證實了這一點。這一教訓,促使理論界和貨幣當局重新審視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1993年12月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貨幣的穩(wěn)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這是對我國貨幣政策雙重目標的重大改革。
  而伴隨著貨幣政策目標的轉變,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也在轉變。丁堅銘說,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以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貸款規(guī)模與現(xiàn)金發(fā)行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從1994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逐步縮小了信貸規(guī)模的控制范圍,引入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同時,加快了對貨幣供應量的統(tǒng)計分析與研究,從當年第三季度起,按季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分層次檢測目標,并觀察基礎貨幣的變動。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開始公布M0(流通中的現(xiàn)金)、M1(狹義貨幣)和M2(廣義貨幣)三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指標。而在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對國有銀行的貸款規(guī)?刂疲_始正式編制基礎貨幣規(guī)劃,貨幣政策操作向間接調控邁出了重要一步。
  “另外,央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單純地定貸款規(guī)模,而是用更多的工具來調控市場,手段也是越來越充裕!倍糟懻f。1993年12月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實施貨幣政策的工具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貸款、再貼現(xiàn)率、公開市場操作、中央銀行外匯操作、貸款限額、中央銀行存貸款利率。”這就說明,中央銀行逐步改革了貨幣政策工具,在繼續(xù)采用貸款限額管理的同時,逐步引入再貼現(xiàn)、利率、公開市場業(yè)務、“窗口指導”等新的政策工具。
  l994年4月15日至4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派專人對美國聯(lián)邦儲備系統(tǒng)運作情況及聯(lián)邦儲備銀行的職能進行了實地考察。通過這次考察,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明確了其主要任務是運用獨立的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控,保持貨幣穩(wěn)定,對金融機構進行監(jiān)管,保證健康的金融秩序,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貨幣政策目標的轉變和手段的多樣是央行逐步成熟的標志之一!倍糟懻f。(本文由記者張莫采寫)

    鏈接:金融體制改革:從單一職能到多元化的角色轉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阿根廷中央銀行金庫失竊 2011-06-06
· 日本中央銀行數(shù)據(jù)顯示:日本3月份基礎貨幣大增 2011-04-04
·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央銀行 2011-01-13
· 歐洲中央銀行被指面臨破產威脅 2010-12-16
· 周小川: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應相機而動 2010-09-14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xiàn),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著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yè)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