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日韩,国产精产国品欲一区,超碰国产无码在线播放,五区社区在线视频

理順地方債務與財稅體制的關系
2013-06-13   作者:譚浩俊(江蘇 職員)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譚浩俊

  國家審計署日前發(fā)布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公告顯示,36個地區(qū)2012年底債務余額共計3.85萬億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億元,增長了12.94%。專家認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靠舉債出政績、大肆借錢融資的做法較為普遍,這也直接導致了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增加,償債壓力和債務風險逐漸加大。
  正常情況下,財稅體制可以對政府債務形成硬約束,使政府債務在體制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變動,避免出現各種風險。相反,如果體制本身不合理或存在某些缺陷。那么,政府債務的變動將產生各種各樣的風險。
  中國的政府債務,就中央層面來看,應當是比較規(guī)范而可控的。萬億以內的財政赤字,與多數國家相比,都是安全性較好的。更重要的,中央財政赤字的增長也與財政收入的增長相適應,財政赤字的增長慢于財政收入增長。
  從地方層面來看,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一方面,地方債務的增長速度過快,多數地方債務增長速度遠高于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另一方面,償債機制沒有建立,如專家所言,地方政府只想著如何花錢,從沒想過如何還錢,以至于多數地方債務都出現了“懸空”,9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甚至超過100%。雖然從債務余額增長速度來看增長了12.94%,低于同期GDP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但絕大多數地方都是以新債還舊債,并不斷擴大政府債務規(guī)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土地財政”規(guī)模的縮小,政府債務償還的資金來源渠道也越來越窄。按照審計署提供的數據,2012年底,4個省、17個省會城市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債務余額7746.97億元,占這些地區(qū)債務余額的54.64%,也就是說,這些地方即便將土地出讓收入全部用于償還債務,也是“資不抵債”。更何況,這些地方根本不可能將土地收入全部用于償還債務。隨著地方能夠產生土地出讓收入的建設項目日益減少,真正的公共設施項目數量日益增多,土地出讓收入的來源也將逐步減少,不僅償債能力越來越弱、壓力越來越大,而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不降低,舉債的內在動力也會進一步增強。
  1994年推行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是符合經濟社會發(fā)展要求的。但此后的20年,我國沒有對財稅體制進行調整,并在沒有對現行體制做調整和完善的情況下,于2003年放開了房地產市場,等于給地方政府“堤內損失堤外補”挖了一個大大的決口。如果說2003年前的十年,分稅制財政體制的作用是正面的、積極的,是有利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話。那么,2003年以后的十年,就形成了公共財政和土地財政兩套運行體系,土地財政作用被地方政府發(fā)揮到了極致,公共財政的功能作用則大大弱化,導致政府債務和財稅體制的關系嚴重扭曲。
  如果在財稅體制運行過程中,能夠根據中央財政收入增長和事權界定情況,及時對財稅體制作出調整,并將土地財政有效納入到財稅體制約束范圍,土地財政就不可能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依靠。更重要的,如果能夠充分認識到分稅制財政體制的缺陷,并主動、積極地對體制作出調整與完善,也就不會給房地產市場調控帶來如此大的壓力和阻力。
  毫無疑問,要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解決地方政府只知花錢、不想還錢的問題,除調整政績考核體制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快調整現行財稅體制,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讓中央與地方在財權和事權的界定方面相對科學、合理,讓地方不再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從而理順財稅體制與地方債務的關系,使地方債務受到財稅體制的有效約束。
  當然,單純依靠財稅體制改革,理順財稅體制與地方債務的關系,還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如果能夠再輔之以政績考核體制的改革,地方債務才能步入良性發(fā)展軌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建立地方債務硬約束機制 2013-06-13
· [經濟參考微話題]只鋪攤子不管還 地方債務風險高 2013-06-13
· 如何約束和處理地方債務風險 2013-05-27
· 不能再縱容地方債務“攤大餅” 2013-05-27
· 銀監(jiān)會警示地方債務風險 2013-03-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